再见2021,你好2022!新年新气象,祝天下养猪人元旦快乐!今天,我们来一起总结过往,共同进步!把不如意的统统都扔掉,以崭新的、全新的心态面对2022年的生猪市场!
2021,总结过去!
2021年对于养猪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养猪业也发生了无数大事,猪价大起大落、生猪“禁调令”实施……这一年里,行业内的哪些事令你久久不忘?
01 种业翻身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
文件提到,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02 全国执行五大区分区防控
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提出自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
优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生猪调运监管,不向大区外调运除种猪、仔猪、无疫小区生猪外的其它生猪;推动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
03 规定4100万头能繁正常存栏量
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各省份则以2021年生猪存栏目标的10%为基础,结合各地生产实际,确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
04 生猪生产超预期恢复
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确定2021年的生产目标是恢复正常。到今年二季度,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略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10月份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3月份以来,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
8至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猪肉供给恢复正常的同时,猪肉消费却跟涨有限。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消费,加之之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很多消费者转向购买其他肉类。猪肉需求量低于预期,消费对猪价支撑有限。
05 猪价大起大落
据统计,2021年生猪出栏均价最高为1月14日当周的18.4元/斤,最低为10月初5.1元/斤。
根据饲料成本推算,年内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从头均盈利2300元/头,到亏损600元/头,期间利润差距达2900元/头。因生猪养殖的持续恢复导致市场猪肉供应由偏紧变为宽松,猪价出现回落。
06 饲料暴涨1000元/吨
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年1-2月玉米涨到近3000元/吨,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豆粕涨破4000元/吨,部分地区报价高达4670元/吨。原料的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年陆续有饲企发布上调饲料价格的通知。
有行业人士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饲料一吨大概涨了1000元左右。不断上调的饲料价格也增加养殖户养猪成本压力,尤其是在猪价下行期,加剧了养殖场户的亏损程度。
07 四家猪企合计亏超百亿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多家上市猪企业绩下滑。以第三季度为例,养猪行业第三季度陷入全面亏损。天邦股份亏20.5亿元-22.5亿元,新希望亏25.8亿元-29.8亿元,正邦科技则是亏55.2亿-65.2亿元。
牧原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亿元-10亿元,是近三年来首次预计单季亏损。四家公司三季度合计亏损100亿元以上。
08 猪肉进口税率提升至12%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
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从8%提升到12%。及时的调整税率有利于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猪价。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进口猪肉数量达439万吨,2021年随着国内生猪供应的增加,进口猪肉需求量逐步减少,9、10月份,月进口量仅有20万吨左右,预计2022年进口量将继续减少。
09 十四五”猪肉产量5500万吨
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
生猪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猪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8%,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8%以上。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10“非瘟疫情”仍是潜在的风险
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指出,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有所抬头,周边国家和地区动物疫情多发频发,关键环节监管存在短板漏洞,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现实威胁和风险隐患依然很大。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12月15日发布,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在查获的外省调运生猪中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截止12月14日,2021年共报告发生非瘟疫情14起,累计扑杀生猪0.36万头。
2022,展望未来!
如今全球养猪业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2021年各国的日子都不好过,那么放眼全球,2022年的养猪业又会如何呢?
01、有利因素
创新:尽管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每个点都有改进的典范。虽然很多猪场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被迫做出改变,但有许多业务创新和结构改进的例子已经并将使我们的行业长期受益。
人工智能:很多猪场用不同的软件培训、召开会议等。猪舍内的微环境控制,母猪场内的自动化。这些猪场正在快速学习,未来几年将大量增长。
资源整合:当能够找到机会利用共同的观点、能力和资源时,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为每个人创造胜利。无论是以业务收购、学术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生产者之间的合作形式取得成果,意识到我们无法有效地"单打独斗"将在行业中创造真正的价值。
人:人一直是我们行业中最重要的,由于全球新冠疫情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无论如何,这种变化是正向的。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将更多资源投入培训、更加关注工作目标、更加关注人才发展和文化。这是一件好事。
02、不利因素
非洲猪瘟疫情:动物疾病是首要考虑因素。随着非洲猪瘟(ASF)在全球爆发,威胁程度已经升级。短短的几年,感悟理念和临床实践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和差距。这在行业供应形势中也发挥了作用。需要坚持不懈地关注生物安全。
劳动力:劳动力挑战比我们的行业本身要广泛得多,但肯定会继续受到影响。2022年,劳动力仍将是限制因素。对工人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不仅会迫使行业支付更多费用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且还将改变该行业对未来劳动力的看法。
供需不确定性:有一些结构性驱动因素影响着该行业,很难梳理出哪些是周期性的,哪些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新年,拐点将至?
2021年,无论是上市猪企还是中小散都不好好过!但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提及猪企就要谈“猪周期”,猪周期是指猪价在一段时间内会完成一轮涨跌的过程,其波动原理基于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即完全竞争市场下猪肉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在中国,因为散户养殖比例高,猪周期的直径又被拉长不少,一般为3-4年。像本轮猪周期始自2018年,2019年在非洲猪瘟、环保限养以及新冠疫情共同作用下,供给端不足致使猪价飙升,驱动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赚取超额收益。但后续随着市场养殖规模扩大,市场供给增加,猪价逐渐走低。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链主要有五个环节:饲料、养殖、屠宰、猪肉制品加工以及经销零售。国内生猪养殖企业的上游是饲料行业,下游是屠宰行业。从整体产业链看,呈现上游盈利能力较窄,中下游盈利能力较强格局。
生猪养殖主要在产业链格局的中上游,其平均毛利和净利水平受生猪价格影响很大,呈现波动情况。就现阶段而言,猪价已不在风口之上,业绩层面就显而易见,像“猪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8.53%,从2020年同期的209.88亿元缩减至87.04亿元。
当然,行业头部企业都亏损,市场一定会产能淘汰,供给端不足使猪价再升,但真实情况还真言之尚早。
眼下迈向年关,猪价就是不涨反而下跌,据生猪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多地猪价跌势明显,局部迎来“跳水行情”,在监测到的30个生猪产区中,猪价下跌的省份达到了26个,占比达到了86%。可见,此次猪周期确实非同以往。
对于随后猪周期的观点,有分析认为,乐观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猪价或将迎来下一轮周期拐点,悲观预期下,或能于2023年上半年看到猪价拐点。
来源:养猪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RrACOdYNTxUV5H_iNhg-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