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间,天邦股份发布关于公司生猪养殖项目建设规划的公告,公司拟投资7.9亿元在安徽、广西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形成5.48万头母猪产能,年出栏约137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
天邦股份方面表示,近年来,国内生猪养殖巨头均持续进行扩产能、降成本、增效率、信息化、强整合。公司需要把握生猪产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及时布局、加大投资、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快速提高市场份额。
公告显示,天邦股份本次规划建设的项目包括建造(含改造)西式母猪场4个,项目实施地均为公司规划中的资源优势区域和重点养殖发展区域。新建猪场项目的建设周期为0.5-2年,新建猪场项目竣工之后0.5-1年内可达产。
结合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情况、公司的经营数据等,天邦股份预测每头母猪年出栏生猪25头,出栏生猪平均利润为300元/头,本次规划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实现利润4.11亿元。
事实上,今年来天邦股份已多次加码生猪养殖业务。4月份和7月份天邦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省份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项目数量分别为27个和26个,投资金额分别为32.41亿元和23.85亿元。
关于天邦股份多次加码生猪养殖业务,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刚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的产能中最核心的产能实际上是能繁母猪,真正能反映一个国家生猪产业的实力并不是有多少的出栏的育肥猪,而是在于能繁母猪,所以生猪养殖企业加码母猪的产能是非常明智的。而且对于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来说,加码母猪产能是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可能现阶段投入会比较大,甚至在短期之内,效益并不会特别明显,但是就中长期来看,母猪产能对于企业在这个产业中的占位,包括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强化,实际上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天邦股份拟建设项目的这几个区域实际上是完全符合国家的生猪产业规划布局的,都是优势发展区或者是潜力发展区。”王刚毅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多家上市生猪养殖公司纷纷宣布扩产计划。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公司相继扩产有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由于规模猪场的防御措施和投资会比较大,相对来讲安全性会比散养户要高很多。如果出现猪瘟,大企业的承担能力相对要好,未来规模化养殖将是大趋势。同时,扩产能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对公司的利润、体量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作用。”
上市公司纷纷扩张产能后,是否会造成后期产能过剩的局面?对此,钱向劲分析,生猪养殖存在一定周期,产能大概会在1年半左右释放。由于当前生猪养殖企业对于产能过剩之后带来的价格的下跌已经吃过很多次亏,而国家对整体的生猪存栏量的控制大致已有了大数据,因此未来整体产能的大增或者过剩的现象应该不会出现。
随着我国政策引导与养殖效率的要求,我国正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养殖方式向规模化、生态环保、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增加行业集中度。
“未来我国生猪养殖企业将向着理性化、专业化、区域供应链化方向发展。”王刚毅认为,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环境规制的问题一直在做调整。但是后来随着非洲猪瘟和贸易战的冲击,这种调整进入到了一种比较理性化的阶段;第二个特征就是很多的企业不再像过去一样去追求全产业链,尤其是这种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开始更注重专业化;第三个就是过去大量的生猪养殖企业其实更关注在生产这个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去考虑市场容量。把更专业的比如说冷链流通、屠宰这些交给了其他的更专业第三方去做,从生产到消费开始出现了区域供应链化的一种趋势。
来源:证券日报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_5frv_Ys7AtH0FFXcOJ4A?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