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LinkedinWhatsAppTelegram
0

非瘟防控16问!仇华吉、何启盖、余旭平等专家和养猪达人传授防非招数

非瘟病毒是否存在突变的可能性?口服碘可以控制复养场的非瘟疫情吗?非瘟康复猪的是否持续排毒传染?今年能用上非瘟疫苗吗......这些问题都是养殖户所关心的。

333
333
11 5月 2020
X
LinkedinWhatsAppTelegram
0

非瘟病毒是否存在突变的可能性?口服碘可以控制复养场的非瘟疫情吗?非瘟康复猪的是否持续排毒传染?今年能用上非瘟疫苗吗......这些问题都是养殖户所关心的。

近日针对广大养户对非瘟防控的一些疑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与何启盖、余旭平、樊福好、王爱勇、孙元、陈芳洲、张交儿、黄强、吕广骅、吴荣杰等多位专家和养猪达人进行了探讨解答!

非瘟防控16问!仇华吉、何启盖、余旭平等专家和养猪达人传授防非招数

抗非大家谈

不发瘟,就发财,养猪人都知道2020年养猪发财的关键是防住非洲猪瘟。但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起非洲猪瘟疫情,时刻提醒养猪人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就埋伏在猪场周边。因此,广大养猪人需要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科学防控策略、升级防非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2020年4月2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病创新团队、抗非大家谈公众号、南方农村报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猪业非洲猪瘟防控云论坛网络直播隆重上线,超过27万人次观看直播。直播期间众多网友踊跃留言提问,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组织抗非大家谈专家和养猪专家进行了回答。

333
333

1、哺乳母猪自由采食日采食量达到12公斤是具体怎么做到的?

答:采食量决定了奶水量和哺乳期的失重,既直接影响仔猪的前期的生长速度及健康,同时也决定了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成绩。尤其夏季高温高湿,现代集约化饲养过程中(限位栏运动不足),如何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尤为重要:

按一头200kg母猪,25日龄断奶12头7.5kg仔猪计算:每窝12头以初生重1.5kg计算,哺乳期仔猪总增重为:12×(7.5-1.5)=72kg;

按照哺乳仔猪每头采食600g优质教槽料,可以带来大约0.6kg/头的增重,则剩下72-0.6×12=64.8kg需要以母乳实现增重;

按仔猪每增重1kg需要母乳4kg计算,哺乳期母猪需产乳64.8×4=259.2kg;

按哺乳期母猪失重10%即20kg,1kg失重产乳2kg,则剩下产乳量259.2-20×2=219.2kg,需要通过母猪采食提供;

研究表明,母猪每消耗1kg饲料可产生1.8kg母乳,则哺乳期母猪产乳需要消耗饲料219.2/1.8≈121.8kg饲料,母猪每天维持需要为体重1%约2kg,则母猪哺乳期每天采食至少121.8/25+2≈6.9kg饲料。由于前期和断奶前几天采食量小,故高峰期采食量可达9kg以上。如何提高母猪采食量呢?

(1)控制环境温度

夏季母猪舍的温度尽可能控制在25℃以下,超过25℃时可采取安装水帘降温系统、增加电风扇的数量或配置遮阴、通风设备等措施,迅速降低环境温度。还可安装滴水到猪后颈的滴水降温设备,使猪感到凉爽。

(2)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水平,特别是油脂提供能量水平、氨基酸水平和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有条件的可用大麦、燕麦、食叶草、苜蓿草粉等)。提高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尽管也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但粗蛋白过高反过来又会增加母猪的体温,使母猪感觉更热。补充维生素C等,对缓解热应激、提高采食量亦有帮助。

(3)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

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刺激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第四种是采用湿拌料饲喂,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

(4)供给充足清洁水

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

2、二氧化氯可用于水管清洗消毒吗?

答:可以。二氧化氯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杀灭作用。口服碘、臭氧水、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以及含氯类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都可以用于饮水及饮水设备消毒。

3、口服碘可以控制复养场的非瘟疫情吗?成本高不高?有机酸可以和口服碘一起使用吗?

答:口服碘是采用纳米级高聚络合技术工艺生产的高聚络合碘,其具有络合比更高,络合更稳定,细胞和黏膜组织无刺激、无损伤。口服碘接触病灶后具有缓释有效因子、持久杀灭病原体的特点。口服碘可高效杀灭多种病原体,1:20稀释,可杀灭107 TCID50的非洲猪瘟病毒;1:100至1:1000稀释,可杀灭104TCID50的非洲猪瘟病毒。

口服碘特有的无刺激、不损伤黏膜和缓释技术可以确保口服碘在动物饮用和喷雾给药后不损伤口腔、鼻腔、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同时保证口服碘在口腔、鼻腔、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黏膜组织高效、持久地清除病原,从而阻断病原对机体的侵染过程,避免发病。口服碘在疫情不稳定期的使用成本为100~200元左右/头;猪群稳定期折合到每头肥猪的全程使用成本在20~35元/头。

有机酸可以和口服碘配合使用。试验证实,口服碘和有机酸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杀灭效果。在猪群稳定期,建议定期、定量添加口服碘,并长期添加复合有机酸,可以确保猪群长期稳定并降低使用成本。

4、非瘟病毒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后,存不存在突变的可能性,突变后会不会对我们的消毒剂产生抗性?

答:非洲猪瘟病毒经过长时间进化后,存在突变的可能性。突变后的病毒其组成成分基本不会改变,不会因为突变而使有囊膜的病毒变为无囊膜的病毒。因此,几乎不会对当前有效的消毒剂产生抗性。

5、非瘟病毒在沼液池和AO池污泥中,能存活多久?

答:非洲猪瘟病毒在粪尿中可存活几天到几周,取决于温度、湿度、粪尿处理方式。关于非洲猪瘟病毒在沼液池和AO池污泥中具体能存活多少时间,需要研究。

6、处于潜伏期的猪只会排毒吗?

答: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病毒感染量、感染途径、猪只抵抗力等有关。处于潜伏期之初(已出现拱料不吃、独自呆立、精神差等症状,但未发热)的猪只不排毒或少量排毒(这是“拔牙”成功的理论基础),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毒量逐渐增加。出现发热、出血等典型症状后大量排毒。

7、拔牙究竟效果如何?

答:目前“拔牙”成功的案例很多。只要在猪场暴发的早期及时发现,采用正确的“拔牙”操作后完全可以恢复为非带毒的正常生产。

“拔牙”能否成功,早期发现和精准检测很重要。检测的目的是早期预警(外围污染监测)和及时示警(第一时间检出发病猪)。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测猪场环境和猪群中的病毒,早期发现同样表现在非瘟阳性场有猪只出现采食下降时(如母猪可增加每日饲喂次数来及时发现采食异常猪),饲养员的防非意识和果断处置措施,在非瘟阳性场发现猪只采食下降应立即采取隔离或淘汰,后续的检测可以作为预先处置的确认手段和方法。

精准检测需要关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核酸提取、PCR反应操作、操作过程的交叉污染等,需要关注核酸提取试剂盒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质量,甚至还需要关注荧光定量PCR仪的质量、实验室装修和实验操作流程等。只有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才能保证非洲猪瘟检测的准确性。为合理调动和配置检测能力,非洲猪瘟精准检测还有赖于流行病学分析与指引。

此外,非洲猪瘟精准检测还需要通过采集扁桃体表面粘液、唾液(口腔液)、鼻拭子等样品,采用高灵敏度试剂盒及早检出感染猪(在感染早期甚至于排毒不严重的潜伏期检出),以减少排毒和病毒的污染扩散。

“拔牙”一定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死猪和病猪的“拖出去”。“拔牙”的成功还在于“拔牙”操作过程的生物安全意识的把控,即要尽量做到不因为死猪和病猪的清理出去、进一步的生产和人员活动等而出现病毒污染的更进一步扩散。

这些操作包括:人员 “原地卧倒”(还包括停止一切除保命以外的生产活动、全场所有低风险猪不移动等)、及时封闭饲料加工厂和饲料仓库、猪舍“孤岛化”、饭菜食物和饲料等物资“摆渡”输送等,猪舍中人员活动通道采用“烧碱红地毯”消毒,人员进猪舍操作采用换鞋子带手套并进行彻底烧碱消毒,保证衣服、鞋子和手绝对干净,死猪和病猪的清除操作需采用“猪脚不落地”的方式,避免污染扩散。

另外,“拔牙”期间猪场内病原清除操作为避免病原污染扩散,必须选择天晴时间段,而且要给处理路线石灰乳20%+3%烧碱覆盖消毒留下消毒生效2小时时间,拔牙猪舍(猪栏)在彻底杀灭病原前,严禁高压水冲洗,有猪的栏舍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无猪的栏舍用石灰乳20%+3%烧碱覆盖三次(隔两天一次),待彻底干燥,清理粪便石灰等后用过氧乙酸消毒冲洗一次,再用高压水枪冲洗,以免污染扩散。只有关注到这些细节,保证病原不再扩散,才能为成功“拔牙”打下基础。

“拔牙”的成功还在于强有力的领导、有执行力的“拔牙”团队和配套的后勤保障等。

由于“拔牙”涉及临床观察、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检测、物资准备、人员配备、“拔牙”线路设计、装载工具、无害化处理点消毒等很多环节,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方案,并进行演练。因此,拔牙的效果会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拔牙”工具很重要,指挥(参与)的“牙医”更重要,“拔牙”思路非常非常重要。

8、非瘟拔牙成功场,引种该注意什么?

答:1)加强对非瘟拔牙成功场的检测,及时剔除阳性猪;

2)加强对种源的检测,建议同时抽样检测血液、口腔和鼻咽拭子,确保无假阴性;

3)在引猪过程中尽量用封闭车(需彻底消毒和检测)、固定的人员和路线,细化引种的各个环节,专人负责,执行到位。引入的种猪不得与本场的幸存猪混群。同时,注意引种后的监测和消毒等。

9、有讲课老师提出带毒生产是伪命题,为什么?

答:带毒生产不是最佳选择,对于一个猪场而言,带毒猪(即使耐过后暂时不排毒的猪只)是一个“定时炸弹”,猪只在应激或继发感染情况下病毒会被激活而再次排毒,并引发其它易感猪感染,再次暴发疫情。猪体内和猪场环境中,不能有活病毒存在。防止病毒感染、剔除感染猪是防控这类烈性传染病的最佳选择。

猪场中有一个特殊时期:即“拔牙”阶段(正常情况约25~45天内,最短可以2周内)是“带毒”的(有作为传染源的发病猪,还有污染于猪场内的活病毒存在),但“拔牙”的最终目的是消灭传染源,即彻底杀灭污染的病毒,因此“拔牙”的目标是不带毒生产。带毒生产有两种结局:1. 经过“拔牙”成功恢复非带毒的正常生产;2. 持续带毒生产,因疫情暴发活猪不断减少,最后几乎没有猪可以再继续生产。

10、非瘟康复猪是否持续排毒传染?有没有数据和研究?

答:疫情过后留存的猪存在几种情况,一种是康复猪,能够检测到抗体,但是在血液及鼻肛拭子中检测不到抗原或核酸(但体内组织可能带毒);一种处于康复中,抗体和抗原双阳性,这种猪会排毒;还有一种抗体和抗原双阴性,其实是未被感染的健康猪。第三种猪可以留种,前面两种不建议留种。

11、抗体阳性猪只会排毒感染其他猪吗?

答:抗体阳性耐过猪只其实体内组织可能存留病毒,在有些情况下(如配种、转群等应激)会排毒并感染其他健康猪。

12、发病猪场的幸存猪能留种吗?

答:非瘟疫情后幸存下来的猪有几种状态,需要进行抗体和病原(核酸)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分类、分群饲养。疫情半年后母猪血液中的病毒会被清除(PCR检测为阴性),但体内组织(如脾脏、扁桃体等)中的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在应激条件下有再次发病和排毒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对发病猪场的幸存猪留种。只有那些没有出现过症状、且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健康猪才可以留作种用,但要与耐过猪分开饲养。

13、今年能用上非瘟疫苗吗?

答: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和目前的疫苗研发进展,年内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也许需要1~2年,也许3~5年,也可能根据临床试验结果不批准上市。对于非洲猪瘟疫苗,可以期待,但不要等待,可以期望,但有可能失望。虽然你不能决定疫苗上市的时间,但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抗非努力程度。

14、蓝耳病与非瘟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猪场存在猪蓝耳病的情况下,会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率和严重程度。但两者之间相互协作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从2018年8月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大幅下降,很多专家说是因为生物安全做到了极致,所以蓝耳病病毒少了。迅速剔除发热、不吃料病猪(也可能是蓝耳病的病猪),减少蓝耳病毒在场内传播和环境病毒载量,也是蓝耳病得到控制、病毒检出率低的原因。

其实,猪群在感染了蓝耳病病毒情况下,一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为了避免其他病原(蓝耳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的危害,非洲猪瘟的净化是首选。

15、保育医院模式很新颖,不同单元的猪到同一个区间,会不会有交叉感染风险?

答:保育医院就是将保育阶段出现异常但症状不严重、尚有治疗价值的猪只进行集中管理和治疗,经过相对独立的护理和饲养管理,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进入保育医院的猪只治疗后不能返回原舍或混群,要单独出售。症状明显、处于疾病晚期的猪只,建议直接淘汰。

16、散养户该怎么防非瘟?

答:散养户在生物安全防控硬件及设施上劣势明显,而且资金不足,不能够按照规模化猪场标准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但是,散养户规模小、进退自如、执行力强,因此也可以做到有效防控。对于散养户来说,一方面要对猪舍进行适当改造(比如散装料塔、实体围墙、入门入舍淋浴间、物资消毒间、舍内单元格、门窗纱窗等);另一方面要有很强的疫病防控意识,要以规模化猪场单元化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散养户要减少外来人员参观,杜绝猪经纪人到场内选猪,销售猪的人员不与外来车辆接触;一定做到场内外衣物和用具分开。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能体内阻断和提升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产品(如酸化剂、口服碘、发酵饲料和发酵中药等)。

1、哺乳母猪自由采食日采食量达到12公斤是具体怎么做到的? 答:采食量决定了奶水量和哺乳期的失重,既直接影响仔猪的前期的生长速度及健康,同时也决定了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成绩。尤其夏季高温高湿,现代集约化饲养过程中(限位栏运动不足),如何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尤为重要: 按一头200kg母猪,25日龄断奶12头7.5kg仔猪计算:每窝12头以初生重1.5kg计算,哺乳期仔猪总增重为:12×(7.5-1.5)=72kg; 按照哺乳仔猪每头采食600g优质教槽料,可以带来大约0.6kg/头的增重,则剩下72-0.6×12=64.8kg需要以母乳实现增重; 按仔猪每增重1kg需要母乳4kg计算,哺乳期母猪需产乳64.8×4=259.2kg; 按哺乳期母猪失重10%即20kg,1kg失重产乳2kg,则剩下产乳量259.2-20×2=219.2kg,需要通过母猪采食提供; 研究表明,母猪每消耗1kg饲料可产生1.8kg母乳,则哺乳期母猪产乳需要消耗饲料219.2/1.8≈121.8kg饲料,母猪每天维持需要为体重1%约2kg,则母猪哺乳期每天采食至少121.8/25+2≈6.9kg饲料。由于前期和断奶前几天采食量小,故高峰期采食量可达9kg以上。如何提高母猪采食量呢? (1)控制环境温度 夏季母猪舍的温度尽可能控制在25℃以下,超过25℃时可采取安装水帘降温系统、增加电风扇的数量或配置遮阴、通风设备等措施,迅速降低环境温度。还可安装滴水到猪后颈的滴水降温设备,使猪感到凉爽。 (2)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水平,特别是油脂提供能量水平、氨基酸水平和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有条件的可用大麦、燕麦、食叶草、苜蓿草粉等)。提高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尽管也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但粗蛋白过高反过来又会增加母猪的体温,使母猪感觉更热。补充维生素C等,对缓解热应激、提高采食量亦有帮助。 (3)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 第一种是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即从分娩3天后,逐渐增加采食量的办法,到7天后实现自由采食;第二种是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每天喂4~8次;第三种是实行时段式饲喂,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喂料,充分刺激母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第四种是采用湿拌料饲喂,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不管是哪种饲喂方式,都要注意确保饲料的新鲜、卫生,切忌饲料发霉、变质(酸败)。 (4)供给充足清洁水 夏季哺乳母猪的饮水需求量很大,因此,母猪的饮水应保证敞开供应。如果是水槽式饮水,则应一直装满清水;如果是自动饮水器,则要勤观察检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要求水流速、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饮水应清洁,符合卫生标准。饮水不足或不洁,可影响母猪采食量。 2、二氧化氯可用于水管清洗消毒吗? 答:可以。二氧化氯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杀灭作用。口服碘、臭氧水、季铵盐类、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以及含氯类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都可以用于饮水及饮水设备消毒。 3、口服碘可以控制复养场的非瘟疫情吗?成本高不高?有机酸可以和口服碘一起使用吗? 答:口服碘是采用纳米级高聚络合技术工艺生产的高聚络合碘,其具有络合比更高,络合更稳定,细胞和黏膜组织无刺激、无损伤。口服碘接触病灶后具有缓释有效因子、持久杀灭病原体的特点。口服碘可高效杀灭多种病原体,1:20稀释,可杀灭107 TCID50的非洲猪瘟病毒;1:100至1:1000稀释,可杀灭104TCID50的非洲猪瘟病毒。 口服碘特有的无刺激、不损伤黏膜和缓释技术可以确保口服碘在动物饮用和喷雾给药后不损伤口腔、鼻腔、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同时保证口服碘在口腔、鼻腔、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黏膜组织高效、持久地清除病原,从而阻断病原对机体的侵染过程,避免发病。口服碘在疫情不稳定期的使用成本为100~200元左右/头;猪群稳定期折合到每头肥猪的全程使用成本在20~35元/头。 有机酸可以和口服碘配合使用。试验证实,口服碘和有机酸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杀灭效果。在猪群稳定期,建议定期、定量添加口服碘,并长期添加复合有机酸,可以确保猪群长期稳定并降低使用成本。 4、非瘟病毒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后,存不存在突变的可能性,突变后会不会对我们的消毒剂产生抗性? 答:非洲猪瘟病毒经过长时间进化后,存在突变的可能性。突变后的病毒其组成成分基本不会改变,不会因为突变而使有囊膜的病毒变为无囊膜的病毒。因此,几乎不会对当前有效的消毒剂产生抗性。 5、非瘟病毒在沼液池和AO池污泥中,能存活多久? 答:非洲猪瘟病毒在粪尿中可存活几天到几周,取决于温度、湿度、粪尿处理方式。关于非洲猪瘟病毒在沼液池和AO池污泥中具体能存活多少时间,需要研究。 6、处于潜伏期的猪只会排毒吗? 答: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病毒感染量、感染途径、猪只抵抗力等有关。处于潜伏期之初(已出现拱料不吃、独自呆立、精神差等症状,但未发热)的猪只不排毒或少量排毒(这是“拔牙”成功的理论基础),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毒量逐渐增加。出现发热、出血等典型症状后大量排毒。 7、拔牙究竟效果如何? 答:目前“拔牙”成功的案例很多。只要在猪场暴发的早期及时发现,采用正确的“拔牙”操作后完全可以恢复为非带毒的正常生产。 “拔牙”能否成功,早期发现和精准检测很重要。检测的目的是早期预警(外围污染监测)和及时示警(第一时间检出发病猪)。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测猪场环境和猪群中的病毒,早期发现同样表现在非瘟阳性场有猪只出现采食下降时(如母猪可增加每日饲喂次数来及时发现采食异常猪),饲养员的防非意识和果断处置措施,在非瘟阳性场发现猪只采食下降应立即采取隔离或淘汰,后续的检测可以作为预先处置的确认手段和方法。 精准检测需要关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核酸提取、PCR反应操作、操作过程的交叉污染等,需要关注核酸提取试剂盒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质量,甚至还需要关注荧光定量PCR仪的质量、实验室装修和实验操作流程等。只有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才能保证非洲猪瘟检测的准确性。为合理调动和配置检测能力,非洲猪瘟精准检测还有赖于流行病学分析与指引。 此外,非洲猪瘟精准检测还需要通过采集扁桃体表面粘液、唾液(口腔液)、鼻拭子等样品,采用高灵敏度试剂盒及早检出感染猪(在感染早期甚至于排毒不严重的潜伏期检出),以减少排毒和病毒的污染扩散。 “拔牙”一定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死猪和病猪的“拖出去”。“拔牙”的成功还在于“拔牙”操作过程的生物安全意识的把控,即要尽量做到不因为死猪和病猪的清理出去、进一步的生产和人员活动等而出现病毒污染的更进一步扩散。 这些操作包括:人员 “原地卧倒”(还包括停止一切除保命以外的生产活动、全场所有低风险猪不移动等)、及时封闭饲料加工厂和饲料仓库、猪舍“孤岛化”、饭菜食物和饲料等物资“摆渡”输送等,猪舍中人员活动通道采用“烧碱红地毯”消毒,人员进猪舍操作采用换鞋子带手套并进行彻底烧碱消毒,保证衣服、鞋子和手绝对干净,死猪和病猪的清除操作需采用“猪脚不落地”的方式,避免污染扩散。 另外,“拔牙”期间猪场内病原清除操作为避免病原污染扩散,必须选择天晴时间段,而且要给处理路线石灰乳20%+3%烧碱覆盖消毒留下消毒生效2小时时间,拔牙猪舍(猪栏)在彻底杀灭病原前,严禁高压水冲洗,有猪的栏舍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无猪的栏舍用石灰乳20%+3%烧碱覆盖三次(隔两天一次),待彻底干燥,清理粪便石灰等后用过氧乙酸消毒冲洗一次,再用高压水枪冲洗,以免污染扩散。只有关注到这些细节,保证病原不再扩散,才能为成功“拔牙”打下基础。 “拔牙”的成功还在于强有力的领导、有执行力的“拔牙”团队和配套的后勤保障等。 由于“拔牙”涉及临床观察、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检测、物资准备、人员配备、“拔牙”线路设计、装载工具、无害化处理点消毒等很多环节,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方案,并进行演练。因此,拔牙的效果会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拔牙”工具很重要,指挥(参与)的“牙医”更重要,“拔牙”思路非常非常重要。 8、非瘟拔牙成功场,引种该注意什么? 答:1)加强对非瘟拔牙成功场的检测,及时剔除阳性猪; 2)加强对种源的检测,建议同时抽样检测血液、口腔和鼻咽拭子,确保无假阴性; 3)在引猪过程中尽量用封闭车(需彻底消毒和检测)、固定的人员和路线,细化引种的各个环节,专人负责,执行到位。引入的种猪不得与本场的幸存猪混群。同时,注意引种后的监测和消毒等。 9、有讲课老师提出带毒生产是伪命题,为什么? 答:带毒生产不是最佳选择,对于一个猪场而言,带毒猪(即使耐过后暂时不排毒的猪只)是一个“定时炸弹”,猪只在应激或继发感染情况下病毒会被激活而再次排毒,并引发其它易感猪感染,再次暴发疫情。猪体内和猪场环境中,不能有活病毒存在。防止病毒感染、剔除感染猪是防控这类烈性传染病的最佳选择。 猪场中有一个特殊时期:即“拔牙”阶段(正常情况约25~45天内,最短可以2周内)是“带毒”的(有作为传染源的发病猪,还有污染于猪场内的活病毒存在),但“拔牙”的最终目的是消灭传染源,即彻底杀灭污染的病毒,因此“拔牙”的目标是不带毒生产。带毒生产有两种结局:1. 经过“拔牙”成功恢复非带毒的正常生产;2. 持续带毒生产,因疫情暴发活猪不断减少,最后几乎没有猪可以再继续生产。 10、非瘟康复猪是否持续排毒传染?有没有数据和研究? 答:疫情过后留存的猪存在几种情况,一种是康复猪,能够检测到抗体,但是在血液及鼻肛拭子中检测不到抗原或核酸(但体内组织可能带毒);一种处于康复中,抗体和抗原双阳性,这种猪会排毒;还有一种抗体和抗原双阴性,其实是未被感染的健康猪。第三种猪可以留种,前面两种不建议留种。 11、抗体阳性猪只会排毒感染其他猪吗? 答:抗体阳性耐过猪只其实体内组织可能存留病毒,在有些情况下(如配种、转群等应激)会排毒并感染其他健康猪。 12、发病猪场的幸存猪能留种吗? 答:非瘟疫情后幸存下来的猪有几种状态,需要进行抗体和病原(核酸)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分类、分群饲养。疫情半年后母猪血液中的病毒会被清除(PCR检测为阴性),但体内组织(如脾脏、扁桃体等)中的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在应激条件下有再次发病和排毒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对发病猪场的幸存猪留种。只有那些没有出现过症状、且抗原和抗体双阴性的健康猪才可以留作种用,但要与耐过猪分开饲养。 13、今年能用上非瘟疫苗吗? 答: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特点和目前的疫苗研发进展,年内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也许需要1~2年,也许3~5年,也可能根据临床试验结果不批准上市。对于非洲猪瘟疫苗,可以期待,但不要等待,可以期望,但有可能失望。虽然你不能决定疫苗上市的时间,但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抗非努力程度。 14、蓝耳病与非瘟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猪场存在猪蓝耳病的情况下,会增加非洲猪瘟的感染率和严重程度。但两者之间相互协作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从2018年8月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蓝耳病病毒的检出率大幅下降,很多专家说是因为生物安全做到了极致,所以蓝耳病病毒少了。迅速剔除发热、不吃料病猪(也可能是蓝耳病的病猪),减少蓝耳病毒在场内传播和环境病毒载量,也是蓝耳病得到控制、病毒检出率低的原因。 其实,猪群在感染了蓝耳病病毒情况下,一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为了避免其他病原(蓝耳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的危害,非洲猪瘟的净化是首选。 15、保育医院模式很新颖,不同单元的猪到同一个区间,会不会有交叉感染风险? 答:保育医院就是将保育阶段出现异常但症状不严重、尚有治疗价值的猪只进行集中管理和治疗,经过相对独立的护理和饲养管理,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进入保育医院的猪只治疗后不能返回原舍或混群,要单独出售。症状明显、处于疾病晚期的猪只,建议直接淘汰。 16、散养户该怎么防非瘟? 答:散养户在生物安全防控硬件及设施上劣势明显,而且资金不足,不能够按照规模化猪场标准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但是,散养户规模小、进退自如、执行力强,因此也可以做到有效防控。对于散养户来说,一方面要对猪舍进行适当改造(比如散装料塔、实体围墙、入门入舍淋浴间、物资消毒间、舍内单元格、门窗纱窗等);另一方面要有很强的疫病防控意识,要以规模化猪场单元化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散养户要减少外来人员参观,杜绝猪经纪人到场内选猪,销售猪的人员不与外来车辆接触;一定做到场内外衣物和用具分开。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能体内阻断和提升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产品(如酸化剂、口服碘、发酵饲料和发酵中药等)。 来源:抗非大家谈专家及养猪达人:仇华吉、何启盖、余旭平、樊福好、王爱勇、孙元、陈芳洲、张交儿、黄强、吕广骅、吴荣杰等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R6WmB8cUNrq1UPYFHL7UQ?scene=25#wechat_redirect

文章评论

在这里,您虽然无法就文章内容向作者咨询,但可以同pig333的其他用户进行探讨。
发表新评论

只有333用户才可以访问。如果想发表评论请登录。

你还没有订阅该目录。 猪业要闻

猪业要闻

登录并注册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