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研究人员是怎么追溯到的穿山甲、穿山甲是唯一的宿主吗、中间宿主是否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记者采访了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冯耀宇,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了解。
深度 | 怎么追溯到的穿山甲?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关注新冠病毒最新研究)
南方农村报
记者 陈薇 黄俊杰 李小兰 郑玉婷 唐文豪 王之娴
2月7日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首次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视频‖华南农业大学:穿山甲为新冠肺炎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肖立华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研究成果和发现过程:冠状病毒最初来源一般是蝙蝠,如何从蝙蝠传染到人,其中间宿主在本次暴发中还不清楚。过去SARS暴发中间宿主是果子狸,中东呼吸综合征暴发中间宿主则是骆驼,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的中间宿主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现有证据显示野生动物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主要是早期发现的一些人感染病例都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而根据已有报道,该市场环境样本检测中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围绕冠状病毒有可能的动物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攻关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溯源工作。通过对多种野生动物的1000多个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学分析,锁定了潜在的动物穿山甲;继而对动物样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阳性率达到了70%;进一步分离病毒,对病毒进行了形态学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对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证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继今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冯耀宇接受了记者采访,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解答。
记者:这个潜在的中间宿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跟我们平时要用穿山甲的磷片有没有关系?以及穿山甲是如何感染人的原因?
沈永义:例如SARS的源头是蝙蝠,但是蝙蝠的病毒并不会直接感染人,要经过果子狸这一类型的小型食肉动物才能感染人,所谓中间宿主就是果子狸对病毒进行放大的动物。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按目前的研究成果,源头也是蝙蝠。我们知道这次武汉疫情爆发的时间是在冬季,蝙蝠在山洞处于冬眠状态,也就是说,从蝙蝠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需要存在一个中间宿主来连接蝙蝠和人,起到在中间架起一道桥梁的作用。因此我们找到了我国市场上常见的一些野生动物进行检测,然后就发现了穿山甲携带了病毒跟人的关系比较近。意义就是,中间宿主就相当于一个传染源的源头,如果不把它控制住,我们后面各种防护做得再好,病毒也会不断从这个源头扩散出来。
记者:穿山甲是唯一的宿主吗?还是存在其他中间宿主吗?
沈永义:只能说穿山甲是潜在的中间宿主,但一般来说,中间宿主有可能有多个,除了果子狸,可能也存在其他小型食肉动物对病毒进行放大作用。选择将这个成果提前发布的原因是,一是让观众远离这些动物,另一方面给其他科学家一些提示,让大家一起做更多的工作,把其他的潜在宿主挖出来,才能更好地做疫情地防控。
记者: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不是唯一的疫源,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到华南海鲜市场的?
冯耀宇:从科研的角度发现中间宿主,并不意味着中间宿主是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因为华南海鲜有些数据我们拿不到的,所以我们只是揭示了宿主来源。
记者:怎样溯源到穿山甲的呢?
冯耀宇:基于现在网上所有的资料,以及数据库里已有的宏基组的分析,我们寻找了每一种有可能跟现在已经发现的病毒相似性很高的动物,从这个当中发现了穿山甲,发现了之后我们再回溯,回溯以前的样品的时候发现了跟这个很像的,所以是基于这种方法,而不是基于华南海鲜市场。
记者: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了这个样本里面70%呈阳性,这个穿山甲样本的种群是从哪里获得的呢?这个样本的量大概有多少才得出了70%的结果?
冯耀宇:我们并没有大规模地获得很多穿山甲,是应相关单位的邀请,让我们看到病疫,然后获得了样品,样品数量目前并不大,所以也希望接下来,能在媒体的呼吁下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样品来验证。
专家介绍
沈永义: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沈永义,1981年3月出生,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研究员,博导,广东杰青,国家优青。目前主要从事分子病毒生态学,进化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累计影响因子200余点。包含Nature两篇,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PNAS,PLoS Genetic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相关工作相继被The faculty of 1000 biology(两篇)和Nature China收录和评价。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院长奖,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等奖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资助。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冯耀宇: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教授,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农业部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院长。1999年获天津大学博士学位。2000-200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06年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人兽共患寄生虫的研究,解析了隐孢子虫及相关病原的宿主特异性规律,提出了遗传重组导致高毒力优势亚型产生的观点,定位了毒力基因区域,并揭示了隐孢子虫高毒力和宿主特异性的遗传决定因素。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主编CRC Press英文专著1部,外文专著章节6章;发表SCI论文127篇。近五年在EID、TP、EST、PLoS NTD、JCM等JCR的Q1-Q2区期刊发表SCI论文65篇。3篇论文入选ESI的Highly Cited Papers,3篇为期刊Most Cited Articles前3名。论文总被引用5278次,H指数为38;2014-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Scopus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肖立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肖立华是特聘教授,美国寄生虫学会杰出贡献奖“Henry Baldwin Ward Medal”获得者,2018年入选Web of Science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990年获美国缅因大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至2017年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18年全职回国工作。现任Clin Microbiol Rev (IF=20.6)、Front Microbiol (IF=4.3)和Parasitol Res (IF=2.1)的副主编,以及J Clin Microbiol、Appl Environ Microbiol、Vet Parasitol和Exp Parasitol等6个SCI期刊的编委。近年来,多次担任基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的会评专家。主要从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生物学、检测和溯源研究,并是人和动物二号腹泻病原-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领域的创建者。发表SCI论文429篇,是隐孢子虫领域论文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也是贾第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环孢子虫研究领域排名前几名的作者。其他科学家以肖立华的名字命名了一个隐孢子虫虫种 (Cryptosporidium xiaoi),以肯定他对隐孢子虫领域的贡献。 为世界各地培养了众多高层次科研人员,包括澳大利亚总理奖获得者、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
来源:南方农村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RCIJYVV0lmS6WPGWfwDgg?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