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全年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2020年2月5日,官方发布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
此次《意见》主要分为以下重点部分:
1、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2、补上8块短板: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在小康之年有更多获得感;
4、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5、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年底前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
6、真金白银补短板:强化“人地钱”要素保障支持;
7、扩大农业农村投资:应对农业投资下滑势头。
在“三农”领域中,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在做好“三农”工作中占据非常的比例。而作为历经过2018-2019年非瘟肆虐的养猪业,国内生猪产能骤降,给我国“三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给农民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2020年将如何将补缺生猪行业的损失,国家将针对粮食生产以及生猪养殖有怎么样的措施?
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1)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2)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3)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
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按规定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规模,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增加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年底前将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
(1)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
(2)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
(3)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4)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
(5)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
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打击扰乱市场行为,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奶业、禽类、牛羊等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
来源:养猪网整理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vD8VL_AikggJgYqA6fNR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