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雏鹰、龙大等巨头一季度利润不减反增,原因竟是...
春节后猪价持续走低,而随着中美贸易战打响,豆粕成为反击美国重磅武器,饲料行业开始涨价了,双胞胎、希望、嘉吉等企业已经率先开涨!日前发改委已发布消息称,中国猪粮比价跌入蓝色预警区域。
目前,不少养猪表示养一头猪亏损超过300元,不仅小养殖场亏损,大企业也是难逃此劫。近日,不少上市畜牧企业陆续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报,有的企业受猪价影响,业绩出现下降;而有的企业却逆水行舟,利润不降范反增。这是怎么回事?
畜牧上市企业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报
牧原股份受猪价影响,业绩下降
牧原股份3月31日发布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18年1-3月净利润为1.25亿元~1.50亿元,上年同期为6.80亿元,同比下降81.62%~77.94%。
根据公司发布的1-2月份生猪销售简报,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3.65元/公斤,同比下降20.69%。截至3月29日,3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0.40元/公斤,比2017年3月份销售均价下降34.05%。预计3月份公司销售生猪约99.6万头。
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是导致同期经营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雏鹰农牧净利润翻倍
雏鹰农牧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191.28%~235.44%。其中生猪业务板块占34.4%。
金新农养殖利润下滑明显
金新农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2亿元~0.28亿元,同比下降:20%~65%。
公司饲料板块业务受养殖规模回升的影响,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受行业猪价阶梯式下滑影响,生猪养殖业普遍步入亏损,公司控股养殖企业利润下滑明显,出现亏损。
龙大肉食屠宰业务增速
龙大2018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7亿元~0.93亿元,同比增长:0%~20%。
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因:(1)公司屠宰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较快,鲜冻肉销量快速提升;(2)公司熟食产品销量也较去年春节同期增加较多;(3)公司连锁餐饮客户对公司冷冻调理品的采购量较去年同期也大幅增加。
海大集团饲料原料优势显著
海大集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3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60%~90%。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2018年一季度,公司饲料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高毛利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且在原料采购上保持在行业内的采购成本优势,均利于提高公司的毛利率。
同时,公司上一年收购大信集团及公司在华中、华东和华北等区域的新设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产能逐步释放,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销量,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
温氏、牧原、雏鹰、新希望等大企业是如何应对“猪周期”的?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面对当前生猪市场的阶段性疲软,各养殖巨头纷纷拿出应对措施,并将此视为发展机会。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表示,周期低谷会让弱势企业和农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牧原股份2017年报显示,其2018年计划出栏生猪量将达到1100万头-1300万头,继续扩张产能。
对此,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向媒体解释,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行业的系统风险,猪周期底部不可避免,但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可以令亏损幅度较小,亏损时间更短。
同样,新希望六和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2.05亿元新建年出栏200万头商品猪聚落项目,并称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对优势养殖资源的占有率,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谈及猪周期的预防时表示,必须从产业模式上着手,如今规模化养殖场正在兴起。
“猪周期”一来,养猪企业无一能够避免,并会对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猪周期”价格波动,雏鹰农牧还通过开展产融结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来应对风险。
近年来,雏鹰农牧推行“生猪养殖+深加工、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战略布局,并基于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和衍生的需要,同时积极布局产业基金,推动产业基金服务主体业务的战略布局,推动多产业联动发展,为其持续利润增长奠定基础。同时,雏鹰农牧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下游市场。
缓解猪周期的外在影响,温氏股份也有自己的布局——发展生鲜门店。2017年年初,公司宣布“温氏生鲜加盟计划”,开始发力布设生鲜线下门店,加快进军连锁零售市场。温氏股份表示,希望通过打通产业链下游提高猪肉附加值,平抑价格波动对公司收入的影响。
综合企业公告、农业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