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19日,一年一度的“PIC养猪论坛”在美丽的武汉市举行。本次会议围绕美国规模化养猪技术,四位专 家就养猪生产中的遗传育种、猪场运营、母猪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一一展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越南的200位多位养猪业同仁齐聚一堂,一起探讨中国乃至亚洲的养猪效率提升之道.
浙江大学教授及Genus(PIC的母公司)亚太技术总监傅衍博士代表PIC全球产品开发总监马特先生(Matt Culbertson)介绍了北美规模化猪场的育种体系和PIC公司如何帮助客户进行育种的情况。他提到:因为育种需要大量的、不断增加的技术投入和积累,在美国前25大养猪企业中除一家拥有自己的育种体系外,其他所有的养猪企业都和专业的育种公司合作;而且只有25000头母猪规模以上的大型养猪企业才会考虑从祖代猪扩繁父母代做起,而25000头母猪规模以下的小型养猪企业则会直购买父母代母猪来生产商品猪;目前PIC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接近50%,结合基因组技术和最新的基因剪辑工具,PIC不断在父系和母系的繁殖力、存活率/抗逆性、生长效率和胴体性状等多方面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的速度。
美国Pipestone猪场管理公司专家闵尼博士(Luke Minion)比较了中美养猪业的差异并从种源、健康、员工、建筑布局与设计和生产流程制定与执行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美国猪场的成功经营模式。他指出:选择种猪供应商应该从健康、品系、供应保障、遗传进展、性能表现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以考虑,在美国Pipestone公司就是基于上述原因选择PIC种猪并依赖PIC管理遗传进展,他还以PIC康贝尔母猪为例介绍了PIC种猪的卓越生产性能;考虑到中美养猪业在疾病方面的差异,他认为中国养猪业在疾病控制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美国普遍使用的生物安全措施是中国养猪企业应该广泛采用并严格执行的疾病控制之道。此外,他还分享到高效美国猪场中母猪与员工的配比可以达到400:1(两点式猪场中,母猪场不进行保育和育肥); 建筑布局和设计应该从空间的有效利用、便于员工和猪的移动、发挥猪群生产性能、未来扩张和遗传性能的提高等角度加以斟酌;最后他展示了目前在美国普遍使用的生产流程,涵盖了后备猪培养、配种房、妊娠房和产房等多个阶段。
PIC全球技术服务总监尼克先生(Nick McCulley)向我们揭示了实现每头母猪年产35头断奶仔猪的秘诀——充满信心的员工、高度健康的种源以及母猪的精细化管理策略,从后备母猪、配种、妊娠、分娩、断奶到饲喂,事无巨细,处处追求极致,年产35头断奶仔猪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值得一提的是,尼克先生还是一位本科学习农业经济学、研究生学习工商管理(MBA)的的养猪人,这也验证了精细化管理的头条准则:对养猪事业充满热情,充满责任心的员工才是落实工作的关键。
PIC中国健康保证总监盖吉博士(Jer Geiger)通过蓝耳病净化技术在中国种猪场的成功应用的案例分享,回答了 “为什么要保持蓝耳病阴性”、“如何净化蓝耳病”、“净化后如何维持蓝耳病阴性”、“中国猪场能成功净化蓝耳病吗”、“是否应该使用蓝耳病疫苗”等中国养猪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他亲身经历的国内一点式600头母猪场蓝耳病净化实例,盖吉博士证明了在中国猪场净化蓝耳病并维持蓝耳病病毒阴性是切实可行的。所以他认为中国猪场迫切需要的是蓝耳病可以被净化、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能维持蓝耳病阴性的信心,所以一定要去做、去坚持、每天落实到位。
“请问水泡粪工艺下粪坑到全漏缝地板的高度是多少?”,“请问正常生产条件下每头母猪每天平均耗水量多少?”,“请问低的母猪替换率对年断奶仔猪数有何影响?”,“请问经济回报最高的母猪替换率是多少?”,“请问圆环病毒有何控制良策?”,“打疫苗能有效控制蓝耳病吗?”。专家答疑环节,听众的提问一个接一个,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大家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提问的纸条仍在不断地递到专家面前,最后主持人不得不出面提醒会议结束的时间已到。
“当前,中国养猪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散户迅速消失、规模化猪场成为行业投资热点、全产业链企业快速发展,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猪企业正在成为全国猪肉供应的主力,而这正是美国养猪业过去三十年所走过的历程。”Genus中国公司总经理江南女士在最后的致辞中说道,“PIC养猪论坛是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次的经验分享研讨会,今年是第二届,我们的会议话题也从去年介绍国外先进养猪宏观概况,深入到今年更结合中国实际,更注重实践操作。对今后的PIC养猪论坛我们也会多听取听众及客户的反馈,以便把养猪人真正需要的技术带给中国的养猪企业。”
演讲视频和更多会议详情请登录PIC中国官方网站www.picchina.com
www.pic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