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渗出性皮炎(EE)又称为溢脂性皮炎,是由细菌引起的皮肤病,可见于任何生长阶段的猪,但常见于哺乳仔猪,最近发现,该病亦常见于断奶仔猪。该病已于世界上大多数养猪国家发现,并时不时的在猪场爆发。引起渗出性皮炎的猪葡萄球菌可从健康猪的鼻,眼和皮肤分离出,亦可见于健康母猪的阴道。该病原体可在猪舍内存活数周。
该病常发于未经免疫的母猪所产的猪。由打架,锋锐的牙齿,粗糙的猪床和围栏导致的皮肤创伤可引起皮肤保护层穿孔。渗出性皮炎的病变由猪葡萄球菌所产生的热不稳定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皮肤发生变化的同时,可见脂肪分泌和浆液性渗出增加。由渗出性皮炎导致的死亡率主要由脱水引起的,但该病有时也可见败血症和关节炎。
历史
此案例发生于加拿大安大略湖西南部的多个自繁自养猪场。本案例中未见明显的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饲养在保育舍和育肥舍内的后备母猪亦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此病最初发现于一个保育舍,数月后,该病出现在另一个保育舍内。
图1:急性局部渗出性皮炎
每周对仔猪进行断奶,断奶日龄为21天。直到断奶后10到14天,未出现该病临床症状。仔细观察可见在仔猪断奶后的数天内,在由于打斗而造成的伤口处有局部病变。此猪场的仔猪不断齿。一些猪只显现出局部病变(图1)。另一些猪可见该病临床症状,如嗜睡,且大面积皮肤迅速变为红色,皮肤摸起来很热。腋窝,腹股沟,腹部和耳朵后方可见稀薄的,浅褐色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可迅速蔓延至整个皮肤表面(图2)。在几天的时间内,皮肤颜色变深,且触感变得油腻。严重感染的猪出现体重迅速下降,并在几天内可导致死亡。该病未表现出发痒症状。在患病存活的一些猪中可见生长迟缓,对长期生长迟缓的猪进行安乐死。通常断奶后仔猪的死亡率在2%。患病猪的死亡率增加到4%,在有些猪舍死亡率甚至达到9%。该病持续了大约13个月左右。几乎所有的死亡率增加都是由于渗出性皮炎导致的。
图2:急性全身性渗出性皮炎
诊断
对患病猪样本拭子检测,最初只检测到大量的猪葡萄球菌存在,随后的拭子检测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猪葡萄球菌相似,也可产生表皮剥落毒素。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该细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但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类要和泰妙菌素敏感。该细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的发现与最近安大略湖分离株对青霉素耐药的研究相符(图1)。在圭尔夫大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分离株对锌有抵抗性。为了排除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疾病使这次疾病爆发恶化,还进行了另外一些尸检和诊断,但没有发现有其他疾病感染。
图1:分离株对抗菌剂耐药性的百分比
疾病控制
渗出性皮炎是经典的多因素疾病。尽管确认单一病因有时也可确诊该病,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提高通过母源免疫获得的被动免疫保护,以及改善由皮肤完整性所提供的局部免疫障碍。同时认为降低攻毒量是非常重要的.
对饲料配方和每头猪的饲料预算进行评估,未发现异常。为了避免猪因抢食而进行打斗,饲料应该新鲜,且要使用所有的饲槽以保证有足够的饲喂空间。在发现该病菌对锌具有抗性后,将锌从日粮中剔除。
为了让新转入育肥舍的仔猪和已经饲喂在此的断奶仔猪获得尽可能多的细菌,常规程序是撤除饲喂栏的前门。这些细菌通常包括链球菌,猪嗜血杆菌和放线杆菌。本研究则是选择关闭饲喂栏前门,以防止渗出性皮炎的扩散。饲喂栏前门在断奶后4周都保持关闭状态。断奶后四周的猪就很少感染渗出性皮炎。
对仔猪牙齿在打斗中造成的伤口数量的作用受到广泛的讨论。保育舍管理员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对仔猪进行断齿。为此,对几批仔猪进行了实验性的断齿,但在此实验中,断齿并未减轻渗出性皮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因此不在对仔猪进行断齿。
对饮水器的流水量进行了评估。一些饮水器不能正常工作。修好饮水器的同时,保证最小流水量在0.5 升/分钟。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保证有充足饮水器的同时避免流水喷溅以弄湿皮肤,从而减少猪在饮水器周围的打斗。
秋,冬和春季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为了保持基本的通风率,使用了加热措施。猪舍入口处的温度保持在28ºC,并对屋顶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检查。猪舍保持干燥且无风。
为了设立染病猪饲喂栏,从而可将显现出临床症状的猪迅速转入染病猪饲喂栏,最初猪舍的存栏只占其容量的10%。出现皮肤红肿的猪被转入染病猪饲喂栏,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染病恢复猪被移入育成猪舍饲养。
对猪舍环境卫生进行了评估。在猪被转出猪舍后,立即对猪舍进行浸湿并在第二天对猪舍进行清洗。增加对猪舍清洗的关注。使用碱性清洗剂去除油脂和菌膜,并使用酸性清洗剂去除矿物质。校准了消毒剂喷洒器。使用了几种消毒剂,但未发现某种消毒剂的效果比其他消毒剂好。在转入该猪舍前,对猪舍进行24小时干燥。
连续4天,对感染猪只注射磺胺甲氧苄氨嘧啶。从猪转入猪舍到转入后21天的时间内,在猪饮水中添加磺胺甲氧苄氨嘧啶作为预防用药,并采用脉冲式给药方式,给药3天,停药4天,之后停止使用磺胺甲氧苄氨嘧啶作为预防用药,只对发病猪使用磺胺甲氧苄氨嘧啶。
在仔猪在保育舍的早期日粮中添加110 ppm的金霉素,110 ppm的磺胺甲嘧啶和55 ppm的普鲁卡因青霉素。在仔猪在保育舍的晚期日粮中只添加110 ppm的普鲁卡因青霉素。
每四天,使用含有磺胺甲氧苄氨嘧啶和矿物油的局部喷雾作为预防性用药。一旦出现新增病例,就进行额外的局部喷洒。在存栏500头猪的猪舍,如果早上出现3例新增病例,晚上出现3例新增病例,则对整个猪舍实施喷洒。
在疾病爆发前,将猪葡萄球菌分离株加到产前猪特定自体疫苗。该定制的疫苗所使用的细菌分离自本场的母猪,保育猪和育成猪。通过分娩前对母猪实施疫苗接种,可提高仔猪的被动免疫力。将保育猪分离出的猪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加到产前猪特定自体疫苗, 产自免疫母猪的仔猪达到保育日龄时,其免疫力未见改善。产前自体疫苗一直被使用。小母猪在产前免疫2次,母猪在每次分娩前加强免疫一次。
讨论
保育猪生产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为了控制该病,管理成本比发病前明显增加。起初,严重的临床病症出现于两个育肥舍中的一个。保育猪和猪舍工作人员在保育舍之间的流动,造成了疾病在两栋保育舍之间的传播。没有证据显示细菌分离株传播到母猪群。如果这些分离株不存在于母猪中,母源抗体在控制保育猪发病中起到的作用就很小。从理论上讲,保育舍采用猪存栏减少后再增加的方式可消除该病菌分离株。但由于母猪群中不存在此病菌分离株,致使此理论受到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