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存在很多挑战,现代母猪经过遗传改良后瘦肉率和繁殖力升高,进一步加大了克服挑战的难度。
泌乳母猪饲养管理挑战
在窝产仔数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母猪泌乳量,这是现代母猪饲养管理的一个难题。母猪泌乳量必须支持 2 - 3 kg/天或更高的窝增重速度 (Etienne et al., 2000)。这相当于母猪每天需要泌乳8-12 升或更多(Noblet et al, 1998)。其二,性成熟后母猪体重 (260-290 kg)增加,基本维持需求也相应增加(Noblet et al., 1998; Dourmad et al., 2001)。遗传改良后,母猪日增重和瘦肉率增加,但是食欲和采食量反而下降,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能量需求 (Noblet et al., 1998)。现代猪场使用的饲料代谢能为13.6 MJ ME/kg 或 3250 kcal ME/kg,泌乳期母猪饲料需要量很大,这给许多猪场带来挑战(见表1)。事实上,母猪食欲下降,无法满足如此高的能量需求,母猪只能动用身体储备。
表 1. 不同体重和窝增重下,哺乳母猪能量需求和饲料需要量(Noblet, Étienne and Dourmad, 1998)
窝增重 (kg/天) | 2.0 | 3.0 | ||
母猪体重 (kg) | 200 | 300 | 200 | 300 |
维持能量需求 (MJ ME/天) | 24.5 | 28.9 | 24.5 | 28.9 |
泌乳能量需求 (MJ ME/天) | 52.0 | 52.0 | 79.6 | 79.6 |
总能量需求 (MJ ME/天) | 76.5 | 80.9 | 104.1 | 108.5 |
哺乳母猪饲料需要量 (kg/天) | 5.63 | 5.95 | 7.65 | 7.98 |
动用身体储备导致母猪体重大幅下降,泌乳量下降,窝增重也下降,母猪随之出现繁殖问题 (Aherne, 2001)。以上结论得到了大量证据支持,这些证据表明泌乳是母猪生产力和繁殖效率的关键。因此,对于现代瘦肉型高产母猪来讲,我们必须竭尽一切实现泌乳期母猪采食量最大化(Goodband et al, 2006)。
影响泌乳期采食量的因素
1. 妊娠期饲喂:妊娠期过度饲喂将会导致能繁母猪或后备母猪在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Quiniou et al, 1998; Whittemore, 1998; Noblet et al., 1998)。此外,母猪妊娠期过度饲喂导致的远期后果就是肥胖和过早淘汰(由于生产力降低或跛行)。母猪妊娠期饲喂量经常是由饲养员主观评定,导致对母猪体况的错误估计,造成分娩时母猪肥胖 (Goodband et al., 2006)。应该在客观评估妊娠母猪体重、体况(眼观和触诊髋骨进行体况评分)及背膘厚度后进行精确饲喂 (Dourmad et al., 2001; Goodband et al., 2006)。堪萨斯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见表2)表明分娩时较肥的母猪在泌乳期的采食量也较低,体内储备动用量增加,下一胎次窝产仔数下降(Young et al., 2004)。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分娩时背膘厚度≥23mm ,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下降 (Aherne, 2001; Dourmad et al, 2001, Goodband et al., 2006)。
表2. 分娩时背膘厚度对泌乳期采食量、泌乳量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Young et al., 2004)
分娩时背膘厚度, mm | P< | |||
< 17 | 17 - 21 | > 21 | ||
母猪数目 | 123 | 258 | 162 | |
泌乳期每日采食量, kg | 6.06 | 5.93 | 5.73 | 0.04 |
泌乳期体重下降, kg | 1.9 | 5.6 | 6.3 | 0.08 |
泌乳期背膘下降, mm | 2.1 | 3.2 | 4.8 | 0.01 |
下一胎繁殖性能:母猪数目 | 93 | 200 | 131 | |
下一胎繁殖性能:窝产仔数 | 11.8 | 12.1 | 11.1 | 0.02 |
妊娠期母猪的饲喂可以通过人工喂料或者电子饲喂系统完成,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必须每日查看是否实现了精确饲喂,因为每个批次饲料密度和体积会有些许变化 (Goodband et al., 2006)。为了实现根据饲料密度和饲喂目的精确调节饲喂量,妊娠期饲喂方案应该由营养学家定期验证。图1 显示一美国大型猪场曾在妊娠期过度饲喂,降低妊娠期饲喂量后,泌乳期母猪采食量变化。
图1. 根据严格饲喂方案,妊娠母猪饲喂量降低后泌乳期采食量变化(Goodband et al., 2006)
妊娠末期饲喂量反而需要增加,这样可以避免分娩前能量负平衡,也为泌乳早期提高饲料采食量 (Whittemore, 1998; Aherne, 2001) 和顺产(Quiniou, 2005)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