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是一种用来判断动物是否热应激的指标(Wilson和Crandall,2011)。通常测量直肠(Pearce等人,2014),以及皮肤表面(Yu等人,2010),皮下(Morales等人,2016a),耳朵(Morales等人, 2016b)和内脏(Morales等,2015; 2016c)的温度。猪具有将热量从其内部器官传递到表面的能力,通过增加其呼吸率来保持其体温不变(Huynh等人,2005)(Pearce等人,2013a,2013b)。 最近的研究表明,热应激猪的呼吸频率增加高达200%(Morales等人,2016a,Pearce等人,2014)。此外,无论测量哪个部位的温度,猪在热应激条件下,其体温都会增加。
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猪体温与其所处的环境温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Morales等人,2015年;Morales等人,2016a;2016b)。例如,图1显示了在干旱地区典型的夏季,热应激猪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ervantes等人,2017)。
同样,其他作者(Yu等人,2010年;Pearce等人,2013b;2014年)观察到,当直肠温度升高1.5度时,热应激猪的肠上皮受损。这种损伤会影响肠上皮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其消化能力和吸收营养的能力。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采食行为及消化过程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代谢产生额外的热量。在舒适的环境条件下,猪进食后体温略有上升。在我们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50-60公斤的猪饲养于热中性条件下(20±2°C);将温度计植入回肠末端,每5分钟测量并记录体温。给猪饲喂两种不同量(1.2和1.8 公斤/天)的典型小麦-豆粕日粮,每天饲喂两次(上午7点和晚上7点,每次分别为600克和900克) ,连续饲喂10天。如图2所示,在进食后猪的体温立即升高0.6-0.7度,并在早上进食后约5小时内保持较高水平。体温最初上升是因与进食相关的体力活动。另一方面,体温在进食后5小时内持续较高归因于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此外,根据之前的研究(Morales等人,2016b),标准回肠消化率约为90%。因此,据估计,早上饲喂的大部分饲料在小肠中被消化,由此产生的营养物质在摄入后的5小时内被吸收,这与肠道温度上升的持续性是一致的。因猪的体力活动引起的肠道温度升高可能是由饲料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由此产生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所产生的热量。更有趣的是,每天采食1.8公斤饲料的猪的体温比每天采食1.2公斤饲料的猪的体温高出约0.3度。
然而,热应激猪的饲料消耗和消化的结果并不一致。如图1所示,即使晚上进食后,猪的体温也会降低。在这项研究中,热应激猪每天饲喂两次,分别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从早上6点到上午9点,猪体温增加的速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相似,然而,无论是否在晚上7点进食,下午6点到晚上9点之间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此时的环境温度已经高于没有热应激猪的体温。这种反应表明,环境温度对体温的影响大于采食行为和消化。总之,热应激对猪的最显着影响是采食量的显着减少(高达50%)(Huynh等,2005; Morales等,2015),环境温度过高似乎是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饲料的消化/代谢所产生的热量。
来源:pi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