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论的文章
改善生长育成猪的生长速度和均一性的策略:饲喂空间和饲养管理。猪健康管理(2018) 4:14, https://doi.org/10.1186/s40813-018-0090-9
阅读文摘

Comment 评论
目前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多位点生产系统的公司中,育肥期结束时,猪群或同一生产批次的活重变化很大。一方面,它降低了育肥舍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延迟了育肥舍的整体空栏,从而减少了每年单位面积生猪出栏量。
本文介绍了育肥阶段管理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每个料槽(或饲喂空间)采食的生猪数量,另一方面是对饲喂程序的直接干预,这两个方面可以改变猪群的生产性能,有助于减少该阶段结束时的活重变异。
饲喂空间
众所周知,每头生猪所需的饲喂空间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同一饲喂空间的动物数量过多,会影响生产性能和最终的活重变异性,但并非一定如此,但其应该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试验范围广(同一饲喂空间的猪数量为2.5-5.5头),且变异性降低效果适中。此外,密度过低可能会造成饲料浪费和饲料转化率差,这在本研究中未进行测量。
直接干预饲喂计划
在第二个实验中,猪在育肥初期按体重分组(重或轻)。通过使用4种饲料饲喂方案,一半体重轻的猪(Lp)和体重重的猪采用同样的饲喂饲喂方案(固定饲料更换日期),另一半采用“预算法”饲喂方案(在前一次饲料耗完时才提供下一次饲料)。
实际上,轻型体重猪第一次的饲料消耗量与重型猪相同,但采食时间更长。采用“预算法”需将轻型猪和重型猪分开饲养在不同猪舍内,或在同一猪舍中采用双饲料分配系统,其效果明显,需要较少的时间达到相同的屠宰体重,且降低了屠宰活重差异性,但其管理更加复杂或需要一定的投资。
结论和实际意义
最后,研究的两个措施,当一起使用时,可将屠宰活重变异性降低10-15%(相当于变异系数的1.0-1.5个百分点)。在育肥前采取的措施会导致更大的降低,特别是如果我们关注出生和断奶时的活重变异性。
在实践中,饲养系统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发展,多产和动物福利法的出现迫使对母猪设施进行改建。另一方面,禁止使用促生长抗生素改变了保育舍的饲喂方式。相反,在许多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育肥舍,新的猪舍则通常按照20世纪猪场建造。该类研究鼓励对育肥舍进行重新评估,并注重育肥阶段的新饲喂方式:阶段性饲喂、饲喂液体料,甚至精准饲喂都是很好的选择。无论如何,任何变化和/或投资都需要事先进行成本效益研究。
被评论文章摘要 改善生长育成猪的生长速度和均一性的策略:饲喂空间和饲养管理。López-Vergé, S., Gasa, J., Temple, D., Bonet, J., Coma; J. and D. Solà-Oriol. 猪健康管理(2018) 4:14, https://doi.org/10.1186/s40813-018-0090-9 ![]() 背景与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生猪生长速度和屠宰猪批次内均一性两种策略。在试验1中,共264头断奶仔猪,在保育期(第28-64天)根据性别和初始体重分配到24个饲栏(11头仔猪/饲栏)。在该期间,使用商品带盖进料器(3.7头猪/饲喂空间)。当转移到育肥舍时,对24个饲栏进行维护,并根据性别和喂料器类型(HD或5.5头猪/饲喂空间和LD或2.2头猪/饲喂空间)分为2组,每组12个饲栏。在试验2中,共1067头仔猪,在63日龄时离开保育舍,分为重型猪(HP,n=524)和轻型猪(LP,n=543)。在生长期, HP猪和半数LP猪按照标准饲喂计划(STD)连续饲喂4次。另一半LP猪按照预算方法饲喂,在同等饲料消耗的基础上改变前三次饲喂。 结果:在试验1中,在第154天,与HD处理组相比,LD处理组的体重(80.2 公斤 vs.82.1 公斤;p=0.02)、平均日增重(704 克/天 vs.725克/天;p=0.02)更高,且病变数量更少(p<0.05)。LD处理组最终体重的变异系数较低。在试验2中,在第83-163天,与LSTD组相比,,LSP组猪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高,变异系数较低(p<0.001)。此外,屠宰时观察到的胴体重的交互作用(p=0.016)表明,Sp组猪的胴体重量高于Std组猪,且差异随着猪舍空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饲喂空间和饲喂管理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生猪体重均一性有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