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细菌大肠杆菌存在于生病和健康仔猪的小肠中,它在断奶后3-10天内增殖,导致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消化问题,其取决于多种相关因素。哺乳期和断奶后几天内的仔猪饲喂是引发增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故也是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该阶段和日龄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负责任地安全使用抗生素,同时考虑停止在饲料中添加粘菌素和氧化锌。
断奶后,肠道转运较慢且存在胃滞留,这使得消化菌群有机会繁殖并攻击消化粘膜。不恰当的环境条件和处理也会改变肠道转运时间。
在此阶段产生2/3免疫防御细胞的消化免疫系统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展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同样,消化菌群的平衡确保了更好的免疫应答。肠道菌群在仔猪出生后48小时建立,并在哺乳期间进化,导致断奶后第一周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腐生菌群的改变将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
至关重要的是要考虑,断奶后几周内仔猪的许多消化问题都源于与大肠杆菌无关的因素,在下表中提到(表1),其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考虑:
表1针对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国际方法。
细菌 | 病毒 | 寄生虫 | 营养元素 | 其他 |
大肠杆菌 | 轮状病毒 | 隐孢子虫 | 蛋白质 | 环境卫生 |
产气荚膜梭状 | 冠状病毒 | 猪蛔虫 | 脂肪 | 停工期 |
胞内劳森菌 | 蓝耳病毒 | 猪鞭虫 | 淀粉 | 环境 |
螺旋体 | 圆环病毒2型 | 纤维 | 密度 | |
沙门氏菌 | 维生素 | 抗生素 | ||
矿物质 | 饮水 | |||
霉菌毒素 | 饲料使用 | |||
离子平衡 |
预防性措施
该研究旨在评估可采取哪些措施以降低断奶后腹泻的风险。我们将参考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实际措施。必须将下面列出的这些措施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不是单独考虑:
与母猪有关:
- 妊娠期适当的饲喂曲线,以减少体重轻的仔猪数量,并获得良好发展的胚胎-胎儿消化系统。
- 最大限度地提高泌乳母猪的饲料消耗量,从而提高产奶量,从而提高仔猪断奶时的体重。
- 尽量减少口服抗生素的使用,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益生菌,以获得平衡的微生物菌群,母猪会将其转移到仔猪上。
- 在分娩室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并使用平坦的地板。用热水和洗涤剂清洗,并消毒,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消毒剂,空栏期最少为5天,且在进猪前,猪舍应完全晾干。
- 环境条件应确保仔猪的舒适度(感冒是导致腹泻的首要原因)。高温会减少前两周的采食量,增加腹泻的风险,因缺乏维持体温和热调节需求的营养。
- 饮用水:预防腹泻的关键点。高质量的微生物和物理化学品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水温。饮水量减少会导致饲料消耗量降低。确保正确的水流量和水压。
- 充足数量和类型(料盘,料斗)的饲喂点(饲喂器和饮水器)。除颗粒大小外,在日龄/重量,数量/时间和表现形式(粉料/颗粒质量)方面适当的饲料管理是很重要的。
- 尊重养殖密度(每批次和每平方米的仔猪数量)。粪 - 口传播是胃肠道感染因子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 使用针对大肠杆菌(选择菌毛和类毒素)和/或梭菌属的特异性疫苗。
- 饲料蛋白:监测其水平 - 避免过量和缺乏 - 及其质量 - 必须具有高生物价值/消化率(血浆,鱼,蛋...)和适当的可消化氨基酸平衡。
- 日粮纤维:适当水平可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减少结肠中二胺的产生。
- 高消化率的碳水化合物:适当膨化的谷物组合,因α-淀粉酶对糖的水解并不总是完整。进入盲肠和结肠的抗性糖被菌群降解成能量源(挥发性脂肪酸),使病原体增殖。
- 优质脂肪:低氧化水平和高消化率。
- 外源性消化酶(α半乳糖苷酶,淀粉酶,葡聚糖酶,肽酶,木聚糖酶)。消化菌群对酶的添加的反应部分取决于仔猪原始菌群的状态与饲料消化率的关系,尤其是饲料必需营养素的消化率。
- 日粮具有低缓冲能力,主要考虑全价饲料中的钙水平(正确的可消化钙/磷比)和电解质平衡(注意钠,氯和钾的水平)。使用有机矿物质可以降低灰分含量。
- 添加有机酸和精油,减少微生物发酵,有利于腐生菌群的增殖,并有助于调节最终的pH值。
- 使用益生元(甘露低聚糖,菊粉,低聚果糖)可以增强小肠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生长并降低粪大肠菌群的浓度,也可提高基础粘膜免疫力,这在出生后的第3-6周之间非常重要。
- 关于添加某些益生菌,精油,核苷酸,共轭亚油酸,植物生物素等,使其联合使用有益,需要时应分别对其在生产系统每个部分的实际使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