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描述
猪场位于波兰的大波兰地区,存栏母猪250头。猪场以生产种猪为主,后备母猪一般饲养到100kg体重。不具备前景的断奶母猪和淘汰的后备母猪被卖到育肥猪场。猪场采取人工授精方式繁殖。实验组包含10头怀孕母猪, 且这些母猪的幼崽于28日龄时断奶。猪场每年饲养出的断奶仔猪有6200头,猪场使用“全进全出”的流程。猪场的饲养环境良好,而且猪群的健康状况评估为高级。猪群中痢疾短螺旋体、沙门氏菌, 导致PAR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RRSV、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及钩端螺旋体均呈阴性。仅支气管炎博德特菌和劳森氏菌在猪群中呈阳性。没有发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场对种猪群预防性接种大肠杆菌(后备母猪分娩前3周和8周、经产母猪分娩前3周)、猪丹毒及细小病毒疫苗(5.5-6.5月龄的后备母猪及分娩前3周的母猪)。猪群没有接种PCV2的疫苗。
病例描述
首次拜访猪场发现,猪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猝死,猪群中观察到有面部、耳部胸前大面积红肿的症状(图1),并且伴有体温升高,达41.5℃。在个别猪只表现神经症状(角弓反张,侧躺,四肢划桨运动)。最初,在体重为70-100kg的后备母猪群中发现此症状。患病率增加至超过15%;死亡率超过6%。接下来的一个月,猪群中相似症状持续出现,但发病率有所降低,但症状延伸至更年轻的猪身上,包括断奶仔猪和体重70kg以下的后备母猪群中。在接下来的几周,断奶母猪群、新生仔猪及哺乳期仔猪群中发现了相似的症状(无神经疾病症状)。
图1 红肿症状
尸检及实验室诊断
四头病畜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它们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如图2中的两头断奶仔猪出现下肢大面积凹陷性水肿、胸骨皮下积水及体温在41-41.3ºC。尸检显示,特别是在下肢部位(图2、3)皮下有胶状渗透物,以及纤维性心包炎(图4)和胸膜炎。
图2. 皮下组织肿胀,切开下肢皮肤后,有大量液体流出
图3.胸骨部位皮下有积水
图4.心外膜和心包之间纤维蛋白软而脆
病理学评估后进行细菌学检查。由于受检猪没有跛行或神经症状,因此没有从猪关节及脑脊液中采集样本。检测的样本是在无菌条件下收集的,且是在打开猪体腔后即刻取样的。
样本被接种与马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进行培养。使用生化测试鉴定方法(Vitec)或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
细菌学研究显示仅有副猪嗜血杆菌(H. parasuis)存在。较小的非溶血性菌落(像大头针大小),在NAD周围呈现卫星状生长—葡萄球菌菌株。
直接使用PCR方法对取自断奶仔猪的病理标本进行分析。下表1显示相关的结果。
表1:浆膜表面和血清的副猪嗜血杆菌试验诊断
组织 | 断奶仔猪1 | 断奶仔猪 2 | 断奶仔猪3 | 断奶仔猪 4 |
分离 + PCR/组织PCR | ||||
胸膜 | +/+ | +/+ | +/+ | +/+ |
心包 | +/+ | +/+ | +/+ | +/+ |
腹膜 | -/- | +/+ | -/- | -/- |
血清 | +/+ | -/- | -/- | -/+ |
在病变组织中证实了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且在血清中也检测到了该细菌或细菌DNA(PCR)的存在,这说明四头被检猪中有两头患有菌血症。
而且,在四头进行尸检的断奶仔猪中检测出副猪嗜血杆菌后,从断奶仔猪、后备母猪和母猪取出20个鼻部样本,用来比较健康(携带病毒的)和染病猪的菌株特点。使用微生物分离和鉴定技术分析鼻部样本(利用PCR方法进行生化鉴定和最终菌株确定)。
10个样本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4个断奶仔猪样本和6个健康猪样本。用ERIC PCR分子分型方法(图5)对其进行分析。所有染病猪阳性样本均有相同的ERIC PCR结果。有趣的是,在6个健康猪的鼻腔样本中有2个样本亦发现了与染病猪相同的菌株。剩下的4头健康猪鼻腔里有不同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表现为不同的ERIC PCR结果。
图5. 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比较图,从猪场采集样本并通过通过ERIC PCR方法获得
治疗
治疗过程包括对第一批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注射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对剩下的猪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治疗(14天、20mg每千克体重)。
结论
在健康水平很高的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通常是急性的。所有生长阶段的猪都易被感染,会表现发烧、无精打采、呼吸障碍和按压腹部肌肉后表现疼痛等症状。关节肿大和跛行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征, 同时还发现神经和皮下水肿症状。
上述急性病例中出现的病变是急性浆液纤维素性炎症的特征。这些病变并非特异病征性的,因此对该病的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分析。
下肢凹陷性水肿可能是由于心脏衰竭(心脏水肿)引起的,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系统循环中的血液淤积更容易引起下肢凹陷性水肿。该观点与此病例中在皮下组织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的说法相互矛盾。这也可能说明细菌直接引起了炎症。这一事实可以由菌血症解释,在此病例中,从受损皮下组织血管中可检测到该细菌.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的复杂性,且由此病菌引起的感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区别猪群中传播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能力很重要。通常使用不同的技术鉴别副猪嗜血杆菌的不同菌株型(ERIC PCR)。特别是在健康水平高的猪群中有某些或某种主要的致病菌株。因此,在猪群中鉴别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型的能力很重要。在上述的病例例中6样本有相同的ERIC PCR特征,并且属于一种副猪嗜血杆菌致病菌株。副猪嗜血杆菌也存在于临床上健康猪群中。以上陈述和应用抗生素疗法(没有接种疫苗)的效果可说明猪群免疫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