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4年5月,我们受邀拜访一个育肥猪场,其7周大仔猪断奶后表现出脑膜炎和腹泻症状,且断奶后3周的死亡率为5%。
这是一个育肥猪场(断奶到育成),位于生猪养殖密集区。此猪场采取全进全出,从4周龄大仔猪(7公斤)开始饲养到屠宰(105公斤)。猪场有一栋猪舍,约可饲养1200头猪,使用稻草垫料。每个饲喂栏饲养约80-100头仔猪,随后将仔猪转入其他饲喂栏。
猪场刚刚从种猪场进了一批仔猪,在过去的六个月该种猪场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较差。4到7周龄仔猪出现了消化道问题(常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5-10周龄仔猪出现脑膜炎(常由猪链球菌引起)。6个月之前,该猪场爆发了PCV2,但并未复发。
种猪场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链球菌阳性(经常有此病)和蓝耳病阴性(PRRS)
2014年5月此批断奶仔猪概述
种猪场为户外饲养,断奶仔猪在围栏内过夜后,第二天运输。平均日龄为28天,平均体重为6.5公斤(通常平均体重超过7公斤)。
断奶仔猪到达育肥场时接种PCV2, 肺炎支原体和PRRS疫苗。由于种猪场断奶前户外饲养,导致抓猪免疫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故对断奶仔猪进行免疫。
某些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周开始表现出脑膜炎症状,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脑膜炎病例在第二周持续出现,改为在饮水中添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治疗,连续使用5天,脑膜炎病例迅速减少。然而,随即出现了深黄色水样腹泻案例,且某些案例出现发热症状,在第二周末时出现死亡(约42天)。用黏菌素治疗5天,临床症状减弱。尸检结果与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一致。
断奶后第三周末,死亡率达到5%,且第6周开始时腹泻病例增加,此时我们被邀拜访猪场。
猪场拜访
猪呈现生长迟缓且体重不均。一些猪表现为廋弱,两侧凹陷,苍白,且毛杂乱,活力降低。3%猪非常憔悴。5%猪表现出深黄色,乳脂状/水样腹泻。呼吸道症状比消化道症状更明显,至少20-30%猪表现出咳凑。
图1: 52天猪。生长迟缓并体况下降
图2:52天猪。体重不均
图3:52天猪。体况下降且苍白
进行了数列尸检,发现全身性PCV2病变(PCV2-SD):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腹水,黄疸,间质性肺水肿。亦发现了与消化系统紊乱相关的病变。
诊断调查
样本送实验室检测,从肺部病变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分析显示PRRS和SIV阴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RRS亦为阴性。同时对PCV2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CV2在口腔液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为5×107 - 1×108个基因片段/毫升(qPCR)。
图4:腹股沟淋巴结-巨噬细胞标记PCV2 |
图5:肺泡间隔-巨噬细胞标记PCV2 |
图6:肺边缘-细支气管周围标记PCV2 |
Images Crown Copyright APHA |
案例发展
经过2周的用药,呼吸道症状减轻,猪的体况开始恢复。口腔液体的PCV2病毒载量下降到106-107个基因片段/毫升。死亡数下降,但育成时死亡率为9%。
然而,这并非问题的结束,而是一个更大问题的开始。之前的6个月,从该种猪场引进的仔猪的生产性能很差,断奶到育成阶段的死亡率为5-7%。无疑需进一步的调查。
实施的措施
很难确定PCV2感染的确切时间,但基于之前的概述和结果,其开始于断奶后的前3周。PCV2疫苗接种没有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其仅在感染初期起到了短期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疫苗接种时间过晚造成的。要求种猪场在仔猪更小日龄时接种疫苗,但种猪场对该措施不予考虑,因其增加了操作难度。故种猪场在断奶时免疫,与之前免疫程序相比,这种做法使免疫时间提前了1-4天。
对实施措施的评估
随后的批次在断奶后第一周经常出现沙门氏菌问题。尽管使用黏菌素饮水治疗(相当有效),5%断奶仔猪死于断奶后2周。
有几个批次早在断奶后第2周就诊断为PCV2-SD爆发。几个批次由于额外的呼吸道和脑膜炎问题,在7-105公斤阶段的死亡率达到9%,,抗生素治疗费用显著较高。感染猪的口腔液体PCV2病毒载量在108个基因片段/毫升,而同一饲喂栏的其他猪(同一日龄,但来自不同的种猪群)的病毒载量为102-104 个基因片段/毫升。大体上未表现出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
图7:鼠伤寒沙门氏菌造成的5周的仔猪腹泻。通常影响较大比例的猪
图8:鼠伤寒沙门菌造成的腹泻
图9:在新近断奶仔猪可见发白和体况下降
图10:5周龄断奶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增大
图11:5周龄断奶仔猪。间质性肺炎及胸腔内过多的液体,常可见PCV2病症
图12:鼠伤寒沙门菌造成的5周龄仔猪的小肠结肠坏死性肠炎
所有批次均表现出严重的问题,高死亡率和高抗生素使用量。这些批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催促种猪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解决方法
种猪场在同一位置运行3年后,于2014年10月迁到新的厂址。
对猪场围栏进行清洗并部分翻新。围栏的卫生是关键,生产者和兽医均意识到每3个批次要对围栏进行清洗和消毒。
鼠类和鸟类的存在增加了疾病(如沙门氏菌)传给仔猪的风险,同样留在种猪场的上一批次断奶仔猪与下一批次断奶仔猪(比上一批次小1-3周)混养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案例中,忽略了对围栏的管理,围栏的管理一经改善,问题随即消失。随后的批次未发现相似的沙门氏菌问题。对随后的几个批次进行了PCV2监测,发现PCV2病毒载量维持在5 × 104 个基因片段/毫升以下,并未发现与PCV2疾病相关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
讨论。我们从此案例学到了什么?
断奶仔猪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其断奶后生长的主要因素。断奶和运输期间良好的卫生和适当的管理可避免下一阶段出现问题。
为了应对抗生素使用减少带来的挑战,生猪生产者应优化仔猪管理和质量以避免出现本案例的情况。在此案例,可通过恰当的管理和卫生避免使用抗生素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