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旨在研究分批断奶法是否能提高哺乳期母猪对促性腺素治疗的排卵反应
在哺乳期,给42头约克夏母猪饲喂标准哺乳期玉米-豆粕日粮(每公斤饲料含3300 千卡代谢能(ME))。在哺乳期第18天时, 将母猪按照剩余哺乳仔猪头数分组,剩余5头哺乳仔猪(n = 16)或者剩余6头哺乳仔猪(n = 5),分批断奶中对仔猪的选择具有主观性,主要依据对仔猪大小的视觉评价以及管理人员个人偏好对窝产仔猪数较多的窝次剩余6头哺乳仔猪。将仍有哺乳仔猪的母猪作为对照组(n = 21)。在哺乳期第18天,对所有母猪注射400 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eCG)和200 IU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哺乳期第26天对所有剩余哺乳仔猪断奶。 在完全断奶后两天,采集所有母猪的血液样本,以检测黄体酮含量。注射PG600后10天采样(大约是在排卵后3-5天), 此时黄体酮含量相对降低,但其含量在升高。通常,血清黄体酮含量大于5 ng/ml 被认为是排卵的标志。为了达到此实验的目的(是否排卵),我们将体酮含量大于10 ng/ml 作为排卵的标志。根据日常猪场发情管理,母猪在完全断奶后的第1-14天中,每天将性成熟公猪置于母猪饲喂栏外2分钟。通过胎次(1对>1)和处理(分批断奶组对对照组)检验排卵发生率,从而对分批断奶前后哺乳仔猪数进行比较。
平均母猪生产胎次或哺乳期18天分批断奶前哺乳仔猪数之间没有差异, 但分批断奶后所剩哺乳仔猪数有差异。分批断奶能增加母猪对注射促性腺激素时的排卵反应(P<0.05),所有排卵母猪的血清黄体酮都超过临界点(5ng/ml)并达到或者高于10ng/ml。在断奶后2天,47.6% 位于分批断奶组的母猪血清黄体酮有所升高,而在对照组中仅有9.5%的母猪可见相同现象。在哺乳期18天时哺乳仔猪数与母猪随后拍不排卵没有联系。在不排卵母猪对照组,其中一头母猪的血清黄体酮含量为3ng/ml,其余三头母猪在完全断奶后14天仍未发情。在未排卵分批断奶对照组中,其中一头母猪的血清黄体酮含量为3ng/ml,所有母猪在完全断奶后14天后均观察到发情。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 在哺乳期18天时,对母猪实施激素促排卵是可行的方法;
- 如果在哺乳期对母猪实施激素促排卵法成为公认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排卵反应的可预测性。
Kirkwood RN, Turner KC, Rutley DL. Effect of split weaning on sow ovulatory responses to injection of gonadotrophins during lactation. J Swine Health Prod. 2013;21(1):42–44.